安徽合肥、马鞍山正式“牵手”长三角-----

楼主

pencilosll [离线]

6VIP

发帖数:389 积分7394
1楼
合肥马鞍山今日正式“牵手”长三角 
成“长三角俱乐部”首批“皖”姓城市




   今天,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将在浙江嘉兴召开,合肥、马鞍山两皖籍新人将正式“牵手”长三角,成为协调会新成员。

   长三角协调会目前有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湖州、嘉兴、镇江、台州16个成员城市,均为沪苏浙两省一市城市。作为长三角协调会中首批姓“皖”的城市,合肥与马鞍山各自有什么优势,未来又有怎样的打算呢?

   赢得长三角“橄榄枝”靠的是啥

   多年“观察员”终入“正席”

   早在2003年,合肥便提出了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请求。

   与合肥一样,马鞍山市对加入长三角神往已久,在2004年初就向上海市合作交流委员会正式递交了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申请。2004年11月,马鞍山市作为观察员列席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合肥与马鞍山市作为观察员列席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么多年来只能在旁边看看别人怎么玩,自己没有发言权。而从今天起,合肥和马鞍山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正式会员。

   近水楼台先得月
   “从合肥到南京的距离,我曾认真量过,仅仅47公里,中间只隔一个全椒县。”在22日合肥出席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王厚亮,意味深长地向记者描述合肥与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京的空间距离。

   与合肥一样,马鞍山“嫁入”长三角也有距离上的优势,两者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马鞍山位于我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城市东、北部与江苏南京接壤,是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交汇点,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重要门户。它距江苏省南京市禄口国际机场仅仅30公里,205国道、314省道、正在建设中的宁安高速城际铁路和马芜、宁马高速公路构成了快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宁铜铁路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皖赣、京杭等铁路干线交织相连。

   合肥速度确保“等高对接”
   2004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规定了人均GDP、GDP总量、城市化水平、经济联系强度系数等7项具体评价指标,这就是一道高高的门槛,达到了才能跨得过。

   从2005年起,合肥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三大推进”、“工业立市”和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引擎的“城市革命”成就备受国人瞩目的“合肥速度”。从2005年起,合肥GDP短短5年从878亿元蹿升到2009年的2102亿元,增速连年跑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去年增速更是领军省会城市。

   马鞍山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多年来居安徽省辖市前列,6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近年来,一批外来知名企业落户,建立了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型生产基地;全市聚集了100多家软件和动漫企业,软件动漫、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
   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59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270多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个,两院院士41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33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011/3/9 7:32:51

万一 [离线]

5★★★★★

发帖数:375 积分2419
2楼

   马鞍山现有各类高等院校6所、国家级科研院3所,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全市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达到17.4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99人,超过全国和安徽平均水平,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与长三角“零距离”如何实现

   合宁城际动车迈向公交化

   马鞍山与长三角的社会化服务已经迈出重要一步,合肥在密切与长三角城市关系上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肥打算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开展会展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乃至逐步实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交通运输管理等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此外,合肥与南京达成共识,准备建一条城际高铁,那时合肥到南京将更加快,而且每3~4分钟就能发一趟动车,迈向公交化时代。

   此外,合肥还与南京、南昌签署宁合昌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区域发展新三角,广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明确合肥市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建设的态度。

   “宁合昌”新三角,既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创新载体,也是合肥市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的直接体现。依托这个平台,合肥将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科教文化经贸等方面,优势互补,推动合肥与合肥都市圈的加速发展。

   苏沪就医可就近报销
   马鞍山市相关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马鞍山与长三角的社会化服务已经迈出重要一步。从2009年7月1日起,马鞍山市医保参保人员在上海及江苏省常州、南通等地异地就医,可以就近报销医疗费。

   此外,马鞍山市还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知名高校的人才培训合作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先后选派了430多名干部到苏浙沪地区的知名高校进行培训,选派了6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等地区挂职锻炼,引进了一大批苏浙沪地区高层次人才到该市服务。投资3亿元的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于2008年建成并正式招生,上海徐汇(国家级)软件基地马鞍山软件园项目一期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行。

   融入长三角之后要做些啥

   合肥:长三角投资福地

   据悉,合肥将着力在税收、产业政策、企业收入、法律框架等方面,推进政策的均一化,成为长三角的“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加快追赶步伐,努力实现双赢。

   以市场为主导,消除行政障碍和地方保护。加强沟通,突破行政区划局限,主动与长三角建立多层次的会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体制机制上与长三角“等高对接”。

   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会展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观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加速打造会展物流及旅游休闲基地。

   充分发挥合肥区位交通优势,借助已建成的中外运物流园区、迅捷物流园区及已上报待批的保税物流园区(B型),主动拓展中西部经济腹地的物流服务,积极申报合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引进长三角知名物流企业,发展专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逐步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物流数据库等跨区域、全方位、统一的信息互通大平台,促进城市政府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

   此外,加强城市间交通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建设包含合肥在内的泛长三角综合交通大网络。打破区域和交通系统内部的部门分割,逐步实行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和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建立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的客货运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系统,形成经济区域大通关服务平台,便捷城市间的人流、物流和商流。

   马鞍山:打造产业承接平台
   据悉,马鞍山提出了实现“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目标,着力深化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马鞍山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基地。做大做强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个超千亿元级、五个超百亿元级的产业,到2015年,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

   培育壮大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6大新兴产业,以形成新的经济爆发点,到2015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元。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5大传统优势产业,使其产品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加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游戏动漫、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3大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实现收入2500亿元。

   与此同时,着力拉开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即由1个主城区、2个副城区、5个中心镇和5个产业功能区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布局体系,使城市居民在20分钟内享受到农村田园风光,使农村居民在20分钟内能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力争在五年内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副城区为“两翼”,中心镇为呼应,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具有马鞍山特色、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江淮晨报—韦屈)


      
2011/3/9 11:27:26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