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开放创新

楼主

grap222 [离线]

1★☆☆☆☆

发帖数:100 积分395
1楼
石墨烯薄膜制备领域巨人欲来华寻求合作

Luigi Colombo教授出生于意大利,1980年在罗切斯特大学的材料科学获得博士学位。1981年,他加入德州仪器(TI),从事各种材料研发项目。 自2009年起一直在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兼职教授。Luigi Colombo教授还编写了140多篇参考文献、150余篇作者介绍、合作编写了3本图书、拥有美国专利和国际专利108项。 1999年,他被选为TI的研究员,2011年被选为IEEE研究员。
Luigi Colombo教授近期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Ruoff小组开展了一些列的合作,发现并开发了一种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生长工艺。基于Luigi Colombo教授在石墨烯薄膜制备和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果,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他做大会报告,与大家分享他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Luigi Colombo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维材料家族的“黑白双煞”
White Graphene Manufacture

Project Leader :James Sung
Project Unit:Henan Graphene Synthetic Co.,LTD. , Renmin Road No.200, Changge City,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only two types of 2D lattice made of sp2 orbital hybridization, black graphene made of carbon atoms, and white graphene made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ther so called 2D materials, such as MoS2 are not atomistically planar, so they do not have the benefit of sp2 pi bonds. This is because that sp2 bonding can only be formed with atoms that contains no inner p orbitals. Just like that graphene can be physically stressed graphite, so white graphene is derived from flake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White graphene is lattice compatible with black graphene of mismatch less than 1%, hence, they can be bonded seamlessly or even to form hetero-epitaxy similar to even to form homo-epitaxy. As a result, this conductive-insulating pair has extreme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s,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for fuel cells, sea water desalination membrane, transparent LED, foldable display,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s with 1nm th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other exotic devices. Figures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抢占高地 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石墨烯这种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来说更是如此。现实中,高校有技术但缺乏转化平台,企业有资金市场但缺乏原始的技术研发,打通石墨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发展石墨烯产业的突破口。
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是由上海市打造的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采取企业化运营,由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体运营单位。围绕石墨烯产业,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着力构建石墨烯应用产品创新实验室、中试和分析检测评估等核心服务能力;通过“基地+基金+人才”模式,集聚并有效配置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打造石墨烯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国内一流的石墨烯创新功能型平台,实现“平台促科技,平台带产业”,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示范窗口
其中,平台中试基地:提供石墨烯应用集成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实验室:聚焦石墨烯的颠覆性应用,布局前展共性技术研究;分析检测中心:石墨烯及新材料创新检测方法研究和检测设备开发,打造石墨烯及其应用产品性能参数数据库。
2016年,平台首批启动了石墨烯涂装材料中试线、石墨烯导热硅脂中试线和石墨烯导电剂浆料中试线,均已突破中试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现已推出石墨烯导热硅脂、石墨烯导电剂浆料、石墨烯高温润滑脂及石墨烯润滑油等产品。
作为中国石墨烯行业内一流的创新功能型平台——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特装展区向全球展示他们近期在石墨烯成果转化及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敬请期待!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想要,想得

2017/9/1 16:18:30

grap222 [离线]

1★☆☆☆☆

发帖数:100 积分395
2楼
南京石墨烯大会顶级重咖来袭 |大纤维:编织未来智能世界

朱美芳,1965年8月出生。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新材料领域'纳米材料'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材料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高分子学报》、《合成纤维》及《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在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在聚丙烯纤维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与特种功能材料及其成纤技术(生物医用纤维、相变材料)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260多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自1998年以来,作为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每年应邀赴德进行合作科研,联合讲学,与德方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目前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联合指导博士生2名。多次应邀赴德国、美国、法国、波兰、奥地利、日本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讲座和学术交流。
中国的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阶段。在功能性纤维方面,源于70%的产量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实力比较强,质和量上处于并跑和领跑地位;在生物质纤维方面,与国外处于齐头并进初步发展阶段,种种硕果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材料人的艰苦奋斗。而作为当代国内纤维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之一,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一直推崇“做接地气的科研”,取得了'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成纤技术'、'聚丙烯纤维的细旦化、有色化、高速化、可染化和功能化系列研究'、'茂金属聚丙烯纤维成形基础理论研究'、'有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异相加工'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基于朱美芳教授在石墨烯纤维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她在石墨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论坛中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分享她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朱美芳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碳纤维VS石墨烯孰若属强|南京石墨烯大会百项成果展
Graphene Reinforced Carbon Fiber Products

Project Leader :James Sung
Project Unit:Henan Graphene Synthetic Co.,LTD. , Renmin Road No.200, Changge City, China
Abstract:
Carbon fiber weaved networks are widely used in consumer products (e.g. golf or tennis clubs, bike frames, belt heads), industrial products (e.g. bodies of automobiles, airplanes) and aerospace vehicles (e.g. Space shuttles).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s relies on graphene single crystals that are only 10nm across at the most due to the low graphitization process at about 2600 C. Carbon fibers are typically derived from high carbon containing polymers such as PAN. The polymer is dissolved in a solvent (e.g. DMF) that is evaporated during the fiber pulling process. The fiber is then carbonized to remove non-carbon volatiles and graphitized to form sp2 networks. By adding low defects density graphene into the carbon precursor solution, carbon fiber can be formed with large area graphene single crystals with 100nm or larger in diameter. This would greatly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s for demand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for bullet proof armors or tanks of low weight. Furthermore, graphene can absorb infrared due to its extrem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nd hence may render the persons or vehicles invisible in IR or radar detectors.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争做石墨烯产业的梦工厂|石墨烯创新大会之企业巡礼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 (简称MITBJ)于2013年4月17日由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以"致力新材料技术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为宗旨,为提升首都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出贡献,力求打造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的“梦工厂”,促进我国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科技研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源动力。
近年来,MITBJ在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就其纳米分散产品、纳米功能涂料、石墨烯电热转化应用产品、空气电池产品等系列研究成果,分别与宝泰隆、爱家科技、华惠福等国内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产业合作,为促进我国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发展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的“梦工厂”——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特装展区向全球展示他们近期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敬请期待!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简介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MITBJ)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碳纳米材料为基础,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和高效产业转化的科研机构。研究院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碳纳米材料分散及产业化技术、纳米功能材料以及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等。
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具备丰富的项目研发经验,参与过国家十二五计划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及北京市科委项目电池方面相关课题项目的研究。同时,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在学术方面,与日本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莱斯大学等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凭借着在碳纳米材料领域丰富的研发经验,研究院在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中不断探索,自主创新,在石墨烯水性分散液、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石墨烯电热壁画、石墨烯导电纤维线、石墨烯金属空气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进展,并推出了系列产品,将在此次展会上向公众展示。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是利用碳纳米材料优异的导电导热性、高红外辐射率,集成纳米材料分散和水性环保加工技术,以石墨烯分散液、碳纳米管分散液、水性树脂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凹版印刷工艺,搭建稳定的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结构,研制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该电热膜发热均匀、功率稳定,绿色环保,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9%以上,电热辐射转换效率74%以上,施工简单,维护方便。可作电采暖、农业温室大棚、孵化箱、管道保温、除雪等多用途,涉及民用、工业、农业、航空等多个行业。2017年1月20日,研究院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技术,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9位到场专家一致认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热膜在纳米材料加工、膜材料发热稳定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机理上和产品的寿命期等方面与传统同类产品相比,有重要的提升和发展前景。
金属空气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成本低等特点,空气电极是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通过对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的石墨烯和低成本、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的复合研究,开发出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空气电极,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独创性的研发出空气电极连续化生产设备,可以实现空气电极的批量生产,很好的保证了空气电极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和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高性能石墨烯金属空气电池,可以用于与应急贮备、军用电源、储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2016年5月13日,研究院承担的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金属空气电池用空气电极连续化制备工艺开发,课题编号Z14110300651409)顺利通过了结题评审验收。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想要,想得

2017/9/1 16:18:45
返回本版
33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