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开放创新
浏览量:6263 回帖数:65
1楼
南京石墨烯大会顶级重咖来袭 |抗磨耐蚀功能薄膜专家:善于担当 创新为民
王立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8年10月-2009年4月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皇家学会访问学者;2012年3月-9月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0年-2015年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9月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任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项目和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GF重点部署项目、科工局配套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10多项。 曾获2010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中国科学院 “院长优秀奖”、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青年学者奖”。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工委主任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发表SCI论文1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2012年编著国内首部系统描述类金刚石薄膜的专著《类金刚石碳基薄膜材料》(纳米科学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2015年编著《代硬铬镀层材料与工艺》(材料科学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受Springer出版社邀请作为Section Editor参与编著“Encyclopedia of Tribology”。
王立平研究员多年来突破了高硬度碳基薄膜韧性差等共性瓶颈,发明了水(介质腐蚀)环境、高真空、高温以及发动机用低环境敏感性碳基薄膜。针对汽车发动机和精密机械,设计发展了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膜装备-工艺-器(部)件一体化集成设备。核心技术成功转让应用于发动机、汽车空调压缩机以及高端圆轴承。系列强韧化薄膜在航天传动和动力系统、航空传动以及船舶传动和防护系统等获得应用。
基于王立平教授在石墨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他在石墨烯在防腐涂料领域中的应用论坛中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分享他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王立平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东科技:石墨烯产业应用的探索者|石墨烯创新大会之企业巡礼
江苏红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19日成立。公司座落在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常州经济开发区。公司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拥有完整的石墨烯改性锂电池的研发和及生产的流水线。公司拥有完全掌握锂电池制造、生产及管理等核心技术的完整优秀团队。公司以中国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作为顾问领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芬红女士取得了多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发明,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自主研发制备了2-6层高纯度、高品质的石墨烯,公司石墨烯的制备和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内外的发明专利。公司致力于石墨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技术交流、兼并合作等。
江苏红东科技有限公司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标准展区向全球首发他们的石墨烯改性磷酸铁锂电池、石墨烯改性三元锂电池等近期最新的应用成果及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立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8年10月-2009年4月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皇家学会访问学者;2012年3月-9月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0年-2015年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9月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任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项目和2014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GF重点部署项目、科工局配套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10多项。 曾获2010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中国科学院 “院长优秀奖”、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青年学者奖”。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工委主任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发表SCI论文1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2012年编著国内首部系统描述类金刚石薄膜的专著《类金刚石碳基薄膜材料》(纳米科学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2015年编著《代硬铬镀层材料与工艺》(材料科学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受Springer出版社邀请作为Section Editor参与编著“Encyclopedia of Tribology”。
王立平研究员多年来突破了高硬度碳基薄膜韧性差等共性瓶颈,发明了水(介质腐蚀)环境、高真空、高温以及发动机用低环境敏感性碳基薄膜。针对汽车发动机和精密机械,设计发展了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膜装备-工艺-器(部)件一体化集成设备。核心技术成功转让应用于发动机、汽车空调压缩机以及高端圆轴承。系列强韧化薄膜在航天传动和动力系统、航空传动以及船舶传动和防护系统等获得应用。
基于王立平教授在石墨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他在石墨烯在防腐涂料领域中的应用论坛中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分享他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王立平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东科技:石墨烯产业应用的探索者|石墨烯创新大会之企业巡礼
江苏红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19日成立。公司座落在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常州经济开发区。公司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拥有完整的石墨烯改性锂电池的研发和及生产的流水线。公司拥有完全掌握锂电池制造、生产及管理等核心技术的完整优秀团队。公司以中国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作为顾问领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芬红女士取得了多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发明,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自主研发制备了2-6层高纯度、高品质的石墨烯,公司石墨烯的制备和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内外的发明专利。公司致力于石墨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技术交流、兼并合作等。
江苏红东科技有限公司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标准展区向全球首发他们的石墨烯改性磷酸铁锂电池、石墨烯改性三元锂电池等近期最新的应用成果及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想要,想得
2017/9/6 18:00:57
2楼
南京石墨烯大会顶级重咖来袭 |十年磨砺,“烯”王问世——“烯”王缔造者九月作客南京石墨烯大会
郭守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负责人。1985年7月在陕西延安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10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获材料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系做博士后。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担任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8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研究项目。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Mater., Macromolecules, Langmuir, J. Phys. Chem. C., J. Phys. D.,Crystal. Acta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多篇,申请专利8项。
2016年,作为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郭守武教授负责研发推出的高质量石墨烯电池“烯王”突破国际上对相关技术的封锁,带来整个电池产业的变革,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海洋工程等众多领域发展。
基于郭守武教授在石墨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他在石墨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论坛中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分享他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郭守武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当全国石墨烯标准、检测服务的先行者|石墨烯创新大会之企业巡礼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市场上各类石墨烯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亟待标准和检测服务正本清源。2016年,伴随无锡石墨烯产业蓬勃发展,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江苏特检院无锡分院、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并于2017年4月投入使用。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旨在打造国内一流的石墨烯综合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与培训等服务,争当国内石墨烯行业检测、应用研发和标准服务的先行者!
中心占地13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首个经行政许可建设集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科技研发、标准制修订于一体的国家级石墨烯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建设最早、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石墨烯检验检测平台。
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标准与检测服务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之一——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特装展区向全球展示他们近期的工作成果。敬请期待!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优势与特色
一流人才队伍
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博士3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中心博士在石墨烯储能器件、功能化改性、包装材料等领域大胆创新,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
在此基础上,中心聘请了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石墨烯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了一流的专家团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石墨烯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研发提供了强有保障。
先进检测装备
中心邀请国内外专家及大型石墨烯应用研发企业技术负责人,针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的检验检测和应用研究,按照建设国家一流中心的标准,讨论确定了新材料各类检验检测及应用研发主要设备,购置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全国质检行业首台带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进口尖端检验检测设备,总价值达6000余万元。中心在新材料检验检测领域,特别是石墨烯、纳米材料检验检测方面,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能力最全面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
检测标准研制
面对世界石墨烯检验检测标准的一张白纸,2014年,中心组织强大的专业团队,制定并率先在国内发布了13项石墨烯相关实验室检验检测标准,填补了当时国内国际石墨烯检验检测标准或缺的空白;2015年,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最早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和代号》等四项国家标准制订工作;2016年,中心被国标委任命为石墨烯国家标准——检测与表征专业组组长单位,负责牵头开展石墨烯所有检测与表征相关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2017年,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心设立,同时中心也是江苏省石墨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资质和服务
中心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船重工集团725研究所、济南圣泉等全国数百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石墨烯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2016年,中心4大类25个石墨烯检验检测项目通过了CNAS现场审查并获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认可证书;2017年4月,中心石墨烯相关41个检验检测项目通过并获得省级资质认定。中心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CMA和CNAS的国家级石墨烯检验检测平台。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郭守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负责人。1985年7月在陕西延安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10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获材料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系做博士后。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担任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8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研究项目。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Mater., Macromolecules, Langmuir, J. Phys. Chem. C., J. Phys. D.,Crystal. Acta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多篇,申请专利8项。
2016年,作为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郭守武教授负责研发推出的高质量石墨烯电池“烯王”突破国际上对相关技术的封锁,带来整个电池产业的变革,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海洋工程等众多领域发展。
基于郭守武教授在石墨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组委会特邀请他在石墨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论坛中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分享他与石墨烯之间的故事。郭守武教授也希望借助大会的平台,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机构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当全国石墨烯标准、检测服务的先行者|石墨烯创新大会之企业巡礼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市场上各类石墨烯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亟待标准和检测服务正本清源。2016年,伴随无锡石墨烯产业蓬勃发展,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江苏特检院无锡分院、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并于2017年4月投入使用。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旨在打造国内一流的石墨烯综合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与培训等服务,争当国内石墨烯行业检测、应用研发和标准服务的先行者!
中心占地13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首个经行政许可建设集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科技研发、标准制修订于一体的国家级石墨烯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建设最早、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石墨烯检验检测平台。
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标准与检测服务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之一——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于9月份南京石墨烯大会期间,在博览会的特装展区向全球展示他们近期的工作成果。敬请期待!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优势与特色
一流人才队伍
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博士3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中心博士在石墨烯储能器件、功能化改性、包装材料等领域大胆创新,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
在此基础上,中心聘请了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石墨烯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组建了一流的专家团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石墨烯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研发提供了强有保障。
先进检测装备
中心邀请国内外专家及大型石墨烯应用研发企业技术负责人,针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的检验检测和应用研究,按照建设国家一流中心的标准,讨论确定了新材料各类检验检测及应用研发主要设备,购置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全国质检行业首台带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进口尖端检验检测设备,总价值达6000余万元。中心在新材料检验检测领域,特别是石墨烯、纳米材料检验检测方面,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设备最先进、能力最全面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
检测标准研制
面对世界石墨烯检验检测标准的一张白纸,2014年,中心组织强大的专业团队,制定并率先在国内发布了13项石墨烯相关实验室检验检测标准,填补了当时国内国际石墨烯检验检测标准或缺的空白;2015年,中心积极参与全球最早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和代号》等四项国家标准制订工作;2016年,中心被国标委任命为石墨烯国家标准——检测与表征专业组组长单位,负责牵头开展石墨烯所有检测与表征相关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2017年,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心设立,同时中心也是江苏省石墨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资质和服务
中心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船重工集团725研究所、济南圣泉等全国数百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石墨烯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2016年,中心4大类25个石墨烯检验检测项目通过了CNAS现场审查并获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认可证书;2017年4月,中心石墨烯相关41个检验检测项目通过并获得省级资质认定。中心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CMA和CNAS的国家级石墨烯检验检测平台。
注:本文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签名档
想要,想得
2017/9/6 18: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