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纺织看困境中的中国纺织业!

楼主

paul [离线]

6VIP

发帖数:398 积分2649
1楼
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职工目前都已经超过70岁,几乎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在农村的如果没有生活补贴就完全靠子女扶养,如果子女生活困难的,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艰难,因此国家政策规定应该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能够按时发放对他们就很重要。
但在实际中,由于这部分生活困难补助是由原所在企业负责发放,如果企业经营困难就可能出现不及时发放、少发放、甚至不发放的问题,这就使相当一部分的退职职工享受不到国家出台的好政策。
以我父亲的情况为例:我父亲1962年从天津市针织一厂(现为天津市纺织局所属的天津天纺公司天津市针织运动衣厂)退职,他的退职生活补贴现只发到了2000年6月,此后的一直拖欠,多次摧要或是以单位没钱推托,或是说企业正在改制,改完制就能够解决了,但从2004年该企业就说改制,一直改到现在仍然说还在改制。据了解,这个厂其他退职职工的生活补贴也没有发放,天津市及别的地区的企业也有类似拖欠问题。
好的政策只有真正落实了才是好政策,否则就很难取信于民,虽然是企业不作为,但百姓却会怨政府,企业可以找出不同的理由不承担政策责任,但政策是政府制订的,政府有落实的责任和义务。
再说,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政策是国家政策,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原企业按说也是受益方,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原企业对承担旧帐有意见,有怨言,当时退职多的企业负担就多,尤其是从2005年调整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后,这些企业更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不付或少付给退职生活补助费。而这些退职人员因为分散在各地,年龄又大,经常出门到原单位去摧要又很不方便,这就更助长了企业的拖欠行为,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影响退职人员的生活,也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更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公信力。
鉴于此,建议参照退休模式将退职人员的生活补助也实行社会统筹,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期安标准向退职职工个人发放退职生活补助费。

      
2007/8/20 2:44:12

2676446 [离线]

5★★★★★

发帖数:390 积分2590
2楼
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正走向纵深。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财政部或将于3月下旬派出调研组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及上海市进行范围更广的人民币汇率压力测试。此前的2月下旬,商务部、工信部已联合展开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测试。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同于2月份集中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调研,由财政部牵头的新一轮压力测试将对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中国企业以及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进行范围更广、分类更细的调研,以期掌握不同贸易类型行业、不同贸易企业在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压力差异。

与此同时,受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大的有关行业商会也正配合展开行业内部的压力测试。

记者了解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已于近日完成了行业报告,并将该报告通过主管部门提交给决策层。决策者对报告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

该商会提供给本报的部分报告内容显示,如果人民币升值3%,将使大型成套设备行业减收300亿人民币,而这还不包括家电、电工以及汽车、钢铁等其它产业。

如此频繁的压力测试背后,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激烈交锋。美国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即将于当地时间3月16日公布升级版“舒默议案”,并启动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

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将正式发布其汇率政策报告。巧合的是,广交会也将同日开幕,这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的一场实战演练。

沙盘推演之后,中国出口行业将制定何种应对升值的教战守则备受瞩目。

就业受威胁最大

据纺织服装行业人士初步估算,该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约5万家,其中10%的规模以上企业贡献了整体利润的90%,这些企业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但另外90%的规模以上企业只贡献了整体利润的10%,由于利润率较低、议价能力差,人民币升值将对其造成明显冲击。

“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拥有工人数为500人以上。如果5万家中有90%抗压能力差,意味着4.5万家企业,也就是2500万人的就业面临着冲击。”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估算。这2500万的就业危机还不包括其它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纺织服装行业以外企业。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这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大威胁。”周世俭说。

除了就业问题以外,出口行业利润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影响点。

机电商会内部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将明显削弱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抑制出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3%,累计出口机电产品7131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4%。

“总体看,人民币升值将对三类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大型成套设备企业;家电、电工、一般机械等优势产业;造船、汽车、钢铁、手机等弱势产业。”上述报告指出。

机电商会信息咨询中心的张慧玲告诉本报记者,大型成套设备企业中的电站、轮船、铁路、通讯等成套项目出口合同金额大、周期长,从签约、设计、建设、调试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3~4年,收汇周期大约为8~10年,因此存在巨大的汇率风险敞口。

“一些企业在2007年和2008年已经承受了相当于其利润30%-40%的汇兑损失。”张慧玲说:“经机电商会估算,目前企业在手合同约为1500亿美元,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整个行业将减收300亿人民币。这类企业受影响程度最大。”

对于家电、电工、一般机械等优势产业,由于行业中小企业多, 竞争过度, 出口利润率普遍在3%左右。通常来说,企业接单、出货、结汇至少要2~3个月,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升值,多数企业将难以承受。

多部门和重点行业商会的压力测试,是否暗示人民币汇率即将出现松动?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此前表示,政府对进出口企业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调查是常态性的。暗示了压力调查的启动并非汇率松动的信号。

周世俭认为,通过压力测试,中国在面临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真实压力可以得到更好的证明。“压力测试本身立足于升值难。”

在机电商会提交的调研报告中,系列数据最终也指向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建议。“考虑到目前美元对欧元升值、韩元和东欧主要货币贬值的情况,人民币实际上已经进入相对升值轨道,再提人民币升值实为不宜。”



      
2007/8/20 6:32:16
返回本版
1
2
3
4
5
6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