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应向“中国智造”转变

楼主

别怕我伤心 [离线]

0☆☆☆☆☆

发帖数:54 积分268
1楼
    
  中国制造,国人骄傲。的确是这样。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
  
  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无论市场环境,还是竞争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升得很急。“用工成本一直在提高,每年至少10%。”有企业代表如是说。
  
  事实上,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国内加工制造业最近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要保障员工待遇有明显提高,否则可能就会面临用工荒,富士康员工闹事、格力被爆血汗工厂以及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格兰仕2000名员工打砸工厂事件,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据报道,格兰仕长期给的工资很低,而且休息时间少,招工时,说月薪2800元到4100元,可最后拿到手的只有2300元,承诺的福利大都没有兑现,这或许是导致打砸事件的根本原因,但从中也折射出如何稳住员工,保证员工的待遇,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头等大事。
  
  其实,类似事件不仅仅局限在富士康、格力、格兰仕这样的大企业,近来多地、多工厂发生员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企业和工人的生存压力都到了极限,企业加薪企业死,工人不加薪工人活不起,而事实上冒着□□的风险也不能承受加薪也说明企业没法干了。
  
  面对用工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的企业们是时候该转型了。对此,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对当前深陷困境的中国企业来讲,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唯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呢?它最终需要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完成。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再注重产品的低价格,而是越来越关心产品的使用价值,这都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来完成。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转型不过是一句空话。
  
  
2014/4/22 21:25:43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